bat365在线登录入口网页版新闻
代表中国登上世界水科学舞台的大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发布人:邢德峰  发布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329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授,公司环境工程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国际水科学院终身院士,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第五届“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王宝贞同志,因病于2022年2月13日5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王宝贞,1932年4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胶州市,1950年9月至1955年8月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土木系给水排水专业本科及团队研究生班学习并毕业,获土木工程师称号。1955年9月进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土木工程系给排水教研室工作,任助教;1959年9月至1962年8月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污水处理与利用研究室副主任;1962年9月至1978年8月任研究室主任,给排水教研室副主任、讲师;1978年9月至1982年10月任水处理研究室主任、副教授;1982年11月至1993年10月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主任,水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后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名誉主任;1996年后任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名誉经理。2002年退休。

王宝贞教授为环境学科发展建设、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教五十余年,甘为人梯,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创建的水处理研究室在1978年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上荣获了“全国先进集体”称号;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含镉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02年被国际水科学院评为终身院士,是该领域全球唯一的华人院士。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和推广应用了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塘工程,主持设计和建成了二十余项实际工程;主编了68万字的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199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今仍被广为选用。国际交流成绩斐然,在他的努力下,拿到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06年世界水大会的主办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研究的国际地位。指导中外博士、硕士研究生110余人,包括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在领导、教学、科研岗位上的领军人才和知名专家。

王宝贞同志是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是国家水科学界从事水科学研究的宝贵人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际水协会(IWA)中国理事兼科技委员会会员,中国水污染防治协会副主席、常委,世界卫生组织寒冷地区给水与卫生工程设计指南编委,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污水自然处理委员会理事长,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受聘美国环境工程学会教授级会员。曾任美国环境技术、国际水质协会会刊“水研究”(IAWQ会刊)以及多个中英文期刊编委;入选英国《废水与水处理杂志》(EWTJ)名人录;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授予“世界终生成就金像奖”。他胸怀坦荡,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贞,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和家国情怀让每名环境人铭记,他用行动践行了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不朽精神。

扎根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1932年4月,王宝贞出生于山东青岛胶州市,1947年7月从胶州一中毕业后考入青岛一中。1950年,王宝贞考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开启求学之路。1952年,新中国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诞生,王宝贞成为该专业的第一批员工。1953年12月,苏联给水排水专家、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阿·马·莫尔加索夫来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指导和协助专业建设。王宝贞的勤奋和才华得到了莫尔加索夫的高度认可,他评价王宝贞说:“这是最优秀的员工,就是在苏联也是最优秀的。”

王宝贞(二排右二)等与苏联专家在一起

1955年8月,王宝贞毕业后留校任教,和其他青年教师一起,在莫尔加索夫的指导下于次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给水排水工程实验室。1959年,学校新建水处理专门化专业方向,并成立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研究室,王宝贞先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当时,放射性废水研究是一门新学科,为了填补国内空白,他从头开始,翻译资料200多万字,做了上百个配方。

王宝贞(右二)在实验室

1982至1996年,从担任市政环境系主任,到名誉系主任,再到市政环境与工程学院名誉经理,这期间,他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倡导和组织创建环境工程专业,抓住1984年水污染控制研究中心获得的世界银行贷款资助机遇,购置了大量先进的水分析仪器,使之处于全国高校先进水平。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获批。2005年又经过升级改造,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经过近40年的艰苦奋斗,该学科被评为全国A+学科,在国际上也成为知名的市政与环境工程学科点之一。

科研结硕果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王宝贞就在国际上首先开发了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塘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净化塘,水生植物塘,水产、水禽养殖塘和农田灌溉等形成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污水资源化的处理。他指导设计建造的齐齐哈尔生态塘,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生态处理与利用系统。此外,他还主持设计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废水生态处理与利用系统——大庆石化生态塘。

王宝贞主持科研项目鉴定会

不仅如此,王宝贞还在国内首先倡导和率先开展了饮用水除污染的深度净化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为人民饮水的卫生安全和健康做出了贡献。

 “祖国的需要是我最大的志愿,母校的需要是我最大的奋斗目标,为国家和母校建设国际一流的学科和培养出国际一流的环境专家学者,比我个人取得多大的成就更重要、更有价值和意义!”正是这种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动力,支撑着王宝贞将一生奉献给环境事业;也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驱动着古稀之年的他还勇挑重担,带领师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深圳内河治污工作的第一线。

国际享盛誉


王宝贞的科研工作受到了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污水处理革命”。国际水协主席、权威水处理专家保尔・哈尔摩斯说:“这种生态系统技术不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适用于发达国家。”

早在1985年,考虑到王宝贞在水领域的成就和他纯熟的英语水平,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提名、全国科协和国家环保局一致推荐,他加入国际水协并成为中国理事兼科技委员会委员。借着国际化平台的优势和机遇,王宝贞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国的水污染控制事业与国际接轨,促进了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显著提高了我国水污染防治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王宝贞与外国同行交流

2002年2月17日,国际水科学院在挪威奥斯陆发布新闻:35位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水专家被授予终身院士。王宝贞是其中唯一的华人院士,也因此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拿到2006年世界水大会的主办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研究的国际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我感到责任很重。我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每一次开理事会前,我都认真准备,写好的英语书面材料要反复推敲,开会时一定要主动、积极发言,讨论问题时要提出见解和方案。”在国际水协每次的会议纪录上,王宝贞的建议都占据了不少篇幅。他被各国同行认为是“很有见解,有能力,学术水平很高的中国科学家”。

精心育良才


“我和老王是同学又是同事,相识了69年,又共事了64年。半个多世纪来,他主要从事污水处理研究,我主要从事给水处理研究。在不同的岗位上我们相互扶助,共同发展,为祖国的水事业做贡献,为培养接班人而努力。”我国著名的水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说,王宝贞一生刻苦钻研,对待科学研究总是锲而不舍,追求卓越;对待人才培养总是不遗余力,甘为人梯

在教学上,王宝贞善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员工拓宽视野,与世界接轨。跟他学习的员工,都深有感触:导师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感对他们治学和做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受益终生。

王宝贞(前排右二)参加员工答辩

王宝贞的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说:“当年先生为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毅然舍弃个人利益,主动申请创建环境工程专业,率领一批师生开始了艰苦奋斗的‘环境之路’。先生坦荡的胸怀和高贵的人格魅力一直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也是王宝贞的员工。他至今还记得,恩师常常说,知识和道德不成正比,一个员工学术造诣再深,如果不爱自己的祖国,也没有培养前途。“耳濡目染,王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身,我也力争像老师一样做人做事做学问,同时努力去做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八百壮士’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彭永臻说。

执教50余年来,王宝贞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博士后110余人,其中还包括俄罗斯、荷兰、丹麦、韩国等国家的职工6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像导师王宝贞一样,已成为行业的栋梁之才,像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


先生一路走好!